《刑法学》(第九版)为教育部组织的面向21世纪的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之一,系我国老中青三代著名刑法学者精心撰写而成。该书充分吸收了我国立法、司法与理论研究成果,理论体系成熟、知识结构完善、知识重点突出、语言通俗简明,经过十余次悉心打磨、多次荣获国家奖项、连续畅销20年、迄今仍是受读者喜爱的刑法学教科书。
高铭暄,男,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我国著名法学家,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现任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国际刑法学协会名誉副主席暨中国分会名誉主席。
基本信息
中文名:高铭暄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玉环县鲜迭村
出生日期:1928年5月24日
职业:刑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法律系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全程参与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起草 中国刑法专业首位博士研究生导师
代表作品:《刑法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和诞生》
研究方向:中国刑法、国际刑法
人物简介
高铭暄,男,当代中国著名刑法学家。
1928年5月24日出生于浙江省玉环县鲜迭村。
早年先后就读于温州市瓯海中学、温州中学,1947年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法学院。
1949年9月,因浙江大学法学院停办,遂转学北京大学法律系。
1951年8月从北京大学毕业后,被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研究生班学习,师从前苏联著名刑法学家贝斯特洛娃教授、达玛亨教授、尼古拉耶夫教授和柯尔金教授,成为较早地系统学习和研究苏联刑法理论的中国青年学者。
1953年8月研究生毕业后,留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教研室任教。
1956年5月被评为讲师,1980年5月被评为副教授,1983年5月,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晋升为教授。
1984年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中国刑法学专业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导师,从此结束了新中国不能自己培养刑法学博士的历史。
1983年-1986年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主任,1990年-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务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85-2003年期间还担任第二、三、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暨法学组召集人、担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1999年-2009年担任国际刑法学会副主席兼中国分会主席。
2001年,高铭暄被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2001年,为了提携后学,高铭暄不再担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
2003年,高铭暄也不再担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暨法学组召集人。
200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大学首批荣誉教授称号,2009年被授予中国人民大学首批荣誉一级教授称号。
2014年,高铭暄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特聘顾问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国际刑法学协会副主席暨中国分会名誉主席。
主要任职
高铭暄教授现任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专职顾问、国际刑法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国际刑法学协会副主席暨中国分会主席、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法学会名誉会长等职。
1983年以来,还曾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主任(1983-1986年)、法学院院务委员会主任(1990-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暨法学组召集人(1985-2003年)、中国法学会副会长(1986-2003年)、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1984-2001年)。
主要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和诞生》
《刑法总则要义》
《刑法学原理(三卷本)》
《刑法问题研究》
《新编中国刑法学》
《21世纪刑法学新问题研讨》
《中国区际刑法与刑事司法协助研究》
《当代国际刑法的理论与实践》
《刑法论丛》
《刑法热点疑难问题探讨》
《刑法专论》
《刑法肄言》
《高铭暄自选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诞生和发展完善》
《刑法续言》
主要成就
教育贡献
1984年1月,高铭暄成为中国刑法学专业第一位博导,从此结束了新中国不能自己培养刑法学博士的历史,并招收了第一批博士有赵秉志、陈兴良,之后相继培养了周振想(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2004年因病去世)、姜伟(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张智辉(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所长)、邱兴隆(厦门大学教授,兼任湖南醒龙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军(中纪委副书记)、胡云腾(最高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二级大法官)等博士,截至2008年,共培养了39位博士。
法学成就
参与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刑法
高铭暄是惟一自始至终参与第一部刑法典制定的学者,此后,刑法典的修订,部分刑事立法解释、刑事司法解释的出台,都包涵着他的睿智和心血以及追求法治的梦想。1954年高铭暄在刑法起草班子开始工作,历时25年,共拟出38稿,于1979年刑法正式被颁布通过。刑法典的通过,使中国法制建设往前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结束了新中国没有刑法典的历史。
成立法学发展基金
2002年12月2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成立了“高铭暄刑法学发展基金”,这是中国首个以刑法学家命名的基金。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研中心发起创立了该基金,基金宗旨是传承和发扬以高铭暄教授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刑法学者 的治学精神、奖掖和激励刑法学界的青年才俊,繁荣和发展中国刑法学教学科研,推进中国刑事法制建设的进程。
2009年8月1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暨法学院主办的“京师高铭暄刑事法学发展基金”成立座谈会在云南省昆明市隆重举行,这标志着以北师大刑科院名誉院长高铭暄教授命名并得到北师大教育基金会规范管理的“京师高铭暄刑事法学发展基金”的正式成立。高铭暄发起成立“京师高铭暄刑事法学发展基金”希望以其绵薄之力促进中国刑事法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推动中国刑事法治建设的进程。
获奖记录
高铭暄先后获得了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吴玉章优秀科研奖等荣誉,并被收人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和中国多种版本的著名学者、著名法学家名录。
人物评价
高铭暄教授始终活跃在中国法学教育战线,在刑法学体系结构、刑事立法、犯罪构成、刑事责任、死刑政策等方面的研究颇多建树,被法学界誉为“刑法学泰斗”、“新中国刑法学奠基人之一”。(人大新闻网评价)
高铭暄是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亲历、见证了中国刑法立法发展的轨迹。(京华网评价)
高铭暄是著名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一个个重要刑事法规的问世、修改与咨询与他有关,新中国的首位刑法学博士与首位国际刑法学博士的培养倾注有他的心血。(陕西法治网)
高先生辛勤耕耘,著述等身,讲坛三尺,桃李天下,为我国法学教育和研究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进步作出卓越贡献!(京师高铭暄刑事法学发展基金会暨赵秉志院长评价)
Copyright©2007–2025 www.100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圣才学习网 版权所有
全国热线:400-900-8858(09:00-22:00),18001260133(09:00-22: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