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是面向21世纪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之一。全书共18章,系统地论述了现代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分析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包括新出现的问题。第一章导论着重论述国际法的概念、发展、主体、渊源、效力根据、与国内法的关系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第二、三、四章主要讨论国际法上的国家、居民及领土法律制度。第五、六、七、八章分别介绍、论述国际海洋法、航空法、外层空间法和国际环境法。第九章论述联合国和区域组织。第十章全面论述外交和领事豁免及国际组织的豁免。第十一章介绍和阐述国际经济法律制度,其中重点介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世界贸易组织及其法律制度。第十二章论述人权的国际保护。第十三章研究条约法。第十四章阐述国家责任的构成要件,责任的免除和承担责任的方式。第十五章论述国际争端和平解决的方法、制度。第十六章论述集体安全保障制度。第十七章介绍和论述军备控制与裁军问题。第十八章论述武装冲突法,内容包括国际人道主义法、战争罪行、前南国际法庭和卢旺达国际法庭,以及新成立的国际刑事法院。
国际法内容丰富、复杂,本教材提供基本知识,阐明基本理论,篇幅保持在一定范围。每章之后列有参考书目,试图为有志进一步学习者提供方便。
本书主要适用于法律专业的师生,同时对外语专业、新闻专业和国际关系专业的师生,外交、外事部门的实际工作者和国际问题研究者,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邵津,1927年4月生,浙江宁波人。北京大学法律系和国际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简介
国家“九五”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与国纷法”负责人,法学核心课程教材《国际法》主编,《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国际法卷》主编。中国海洋法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法学会国际法研究会会长;曾任国际法协会(ILA)国际经济新秩序国际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法年刊》编委。联合国防止歧视与保护少数小组委员会候补委员(1988-1989);北京市政协第六、七、八届常务委员。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包括国际法协会巴黎大会,东南亚海洋政策、管理与法(SEAPOL)大会,世界法律大会,发展中国家与国际法国际研讨会。
1989年以来先后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法学院,香港树仁学院,台湾东吴大学学院讲授国际法和海洋法。
学习工作经历
1948年毕业于浙江英士大学法律系。
1956年以来在北京大学法律系和国际法研究所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1983-1984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作为访问学者进行国际法研究。
1985年秋在海牙国际法学院进行海洋环保法研究。
1988、1989年先后参加联合国防止歧视与保护少数小组委员会第40届、第41届会议。
著作:《国际公法总论》,《中国法学四十年》(国际公法学部分,1989年),《国际法》(统编教材,合著,1981年,1995年);
论文:《国际法国内法的关系》(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人权》(英文,1989年),《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军事利用的法律问题》(1985年),《关于外国军舰无害通过领海的一般国际法规则》(中文和英文,英文题目为The Question of Innocent Passage ofWarships:After UNCLOS Ⅲ,1989年), 《关于加强国际法院作用的几个问题》(中文和英文,1990年),《国际人道主义法的解释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祳实践》(中文和葡萄牙文,1995年)。
其中《国际法》(1981年),获国家教材特等奖和司法部教材一等奖,《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军事利用的法律问题》(1985年)获北京大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事迹被收入《中国法学家名录》、《中国社会科学家名录》、《联合国名录》等。
Copyright©2007–2025 www.100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圣才学习网 版权所有
全国热线:400-900-8858(09:00-22:00),18001260133(09:00-22: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